文章408
标签1042
分类8

不服输的性格以及不安分的心,支撑我走到了现在

最近,我的又一个好哥们大军,跟我聊了一些关于“选择”的话题。事情这样的,他所在的银行最近技术岗位有个机会,他想去试试,但是他已经做了两年业务了,一方面技术荒废了不少,另一方面,他又不想把做业务积累的资源就这样白白的抛弃。所以,他感觉很困扰也很迷茫,最近心神不宁的,不知道怎么选才好。

记不清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:人只有在还有的选的情况下,才会感觉困惑和迷茫,如果只有一个选择,只能硬着头皮去做,反而没那么纠结。
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曾说过:“有些人在遇到困惑和迷茫的时候,总是认为我要先把迷茫解决、把所有问题想清楚了才能走下一步,这样我很不认可。我认可一点:不要给自己理由!当你觉得兴趣不足、没有坚定信心、家里出了事情、需要克服心理阴影、面对痛苦往前走的时候,不论家庭、个人生活、兴趣爱好等方面出现什么状况,你应该全力以赴,应该处理好自己的生活,往前走。不要给自己理由。因为你一旦掉队了以后,你的心态会改变,很难把心态纠正过来。”

所以,与其陷入犹豫和徘徊中,还不如果断的做出决定,然后去尝试。于是,我跟大军说,当你迷茫了,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时,就选择难走的那条路吧。

我相信,好多人都经历过这种迷茫的时候。我们的迷茫可以分为两类:一是完全没有方向,是真正的迷失;第二种是站在十字路口,不知道如何选择。

如果你的迷茫是第一种,那是因为缺乏目标和理想,我在前面几篇文章里已经谈了很多,这里不再赘述。这种迷茫根本还没有涉及到所谓的难和易,在这种情况下,你应该停下来好好思考下自己想要追求什么,找准自己的方向,然后去努力、去实现。

如果你的迷茫是第二种,那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。其实,没有人知道那条路会更容易,或者哪个选择将来会更好。人们总是想做出那些对自己有利、有益的选择,但究竟什么是最好的选择呢?没有人能打包票,只能将来再回头来看。

但是,人都是有趋利避害的倾向,好多人为了逃避眼前短期的痛苦,而陷入以后的长期的痛苦中,也有的人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牺牲了长期的利益。就像电影《闻香识女人》里阿尔·帕西诺说的:“我知道什么是正确的,在人生的每一步,我都知道;但每一次我都走向了反面,为什么?因为妈的太苦了。”是的,人生都是苦的,但面对困难和问题时,总是要去解决的,选择无非两个,或者现在就去面对它,或者暂时逃避,但是以后

还是要去解决。而敢于选择难的那条路不但是勇气的表现,也是理智的权衡。
生活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和你努力的结果,如果你选择了容易的那条路,那么你也只配拥有目前你所拥有的生活和一切,因为你连苦都不想吃,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?

跟大军聊天的过程中,我也回想起了读书这么多年来,那些我面临选择的时刻。现在回头去看,我都很庆幸每次面对选择的时候,自己没有选择那条容易的路。

第一次面临选择是高中择校的时候。

当时好多人都是选择镇上的一所高中,因为离家近的,家长说这样安逸一点,能住家里,即使住校也可以经常回家,这样就可以充分享受来自家庭的照顾。但是,我没有,我选择了市里的一所私立学校,因为我的心渴望着更宽广的天地,我想体验更广阔的舞台。我一直信奉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这句话,大丈夫四海为家,如果一直沉溺于眼前的一点安逸与舒服,你怎么可能走的更远呢?

第二次面临选择是在高考失利之后。

第一次高考,我考的并不理想,成绩只够二本,用失误都无法解释,可能是心态的问题。好多人都安慰我说你只是失误,也努力过了,可能是运气不好,或者这就是命吧,认命吧。亲戚和朋友也说,要不就将就吧,读一所普通的二本,到了大学再努力好了。也有一些考的不理想的同学说,高三那么苦,我才不想重新再来一遍,大学多好啊,不用早起不用上晚自习,我们还是早点去享受大学的美好生活吧!

但是,我当时坚定的选择了复读,一是对自己实力的自信,二是我不愿意将就,更不愿意认命。于是,当身边的好多同学都在享受大学的美好时,我却在朝五晚十二的学习,那一年到底有多辛苦,内心有多孤独,复读过的人应该会懂得。但是我没有抱怨过,也没有后悔过。正是这份坚定,让我考出了比较理想的分数,也是这种不愿意将就,让我来到了NK大学。

第三次面临选择是大学毕业的时候。

大三的时候,大家都面临读研、工作、出国、考研等等的选择困扰。对于保研和考研,好多同学都选择了留在本校,因为本校待了四年,生活各方面比较熟悉,而且认识的同学和朋友也多,朋友圈子比较舒适。也有很少的一部分人选择了去工作,当时,有一个找工作的同学跟我说,考研干嘛啊,还不如直接找工作得了,辛辛苦苦准备一年,累死累活的,也有可能考不上,到时候还是要去找工作。但是,这些我没有听,我坚定的选择了考研,因为我知道我的未来不在这里,我的心想要去“草长莺飞、落英缤纷”的江南。

所以,最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,全班几乎只有我一个人,从搜集资料开始,到背书啃题目,夏天汗流浃背,冬天冻的要死,那一年的辛苦和孤独,只有自己知道,但是我坚持了下来。当我研究生来到了ZD,我发现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,我喜欢杭州这个城市,喜欢西湖边的环境,喜欢这个古朴的学校,大学四年,我的心都从来没有那么自由和开心过。后来,我还在ZD遇到了我的女朋友,现在她已经成为了我的妻子,我们的宝宝也已经六个月大了。

有时候,我也会想,如果我高中选择了家门口的高中,如果高考失利我没有选择复读,如果本科毕业我就选择了工作,那么我现在会在哪里呢?生活充满了偶然和未知,人生也经不起假设。面对任何一个选择的时候,我如果选择了容易的那个,我都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我,也不可能过着现在的生活。

我并不是在“炫耀”自己吃过多少苦,也没有说学历多么的重要,但是那些年求学过程的选择,却是让我不断的在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能力。当然,我更没有说我现在比很多人活得好,有一些初中就辍学的同学,抓住房地产那一波的机会,如今身家已经千万了,也有一些高中毕业就出来工作的同学,抓住了淘宝和物流的发展机会,现在也很有钱,过的比我舒服多了。但我没有不忿,也没有太多的羡慕,因为我知道,生活都是自己选择和创造的,而且我知道自己曾经努力过,所以我的内心是平和的。

正是不怕吃苦、不服输的性格以及那颗不安分的心,支撑我走到了今天,虽然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并不是我理想中的,但是我知道自己一直在努力,一直在路上。

就像王小波在《青铜时代》说的:“永不妥协就是拒绝命运的安排,直到它回心转意,拿出我能接受的东西来”,就像汪峰在《勇敢的心》里唱的那样,凭借着一颗永不哭泣,勇敢的心。

所以,每当你面临选择的时候,不要犹豫徘徊,权衡的时候,也不要怕吃苦,选完了之后,更不要去后悔。就像找工作这件事,你可以选择朝九晚五的工作,也可以选择挑战性的工作,只要你喜欢和认可这份工作,并能投入激情和努力,而且内心感到满足,就没有什么不好,最怕的就是,一切都是你自己选择的,最后却还在抱怨。

王小波还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,用在这里也非常合适:“人在年轻时,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。……总而言之,干什么都是好的,但要干出个样子来,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。”

但是,我还是想说,当你面前有两条路,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的时候,选难走的那一条。这些年,我也有一些时候选择了容易的那条,虽然不多,但是每一次我都后悔了。

所有要做的事,都离不开一个人字

在这半年中改变了很多,但还远远没达到自己的要求,首先在饮食方面已经成习惯,一日三餐,以素菜为主,肉食为辅。辛辣食物尽量不吃,喝茶每日必不可少,尽可能的不喝任何饮料,喝水尽量喝温水。在学习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,虽然自己算不上口吃,但口才真的很差,但这次年会自己在舞台的表现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,之前在公司默默无名,舞台的表现,让大家都记住自己,就因为那天的表现,徐总单独找自己谈话,在那天自己有些许的明白了鬼谷子的捭阖之道,人是应该少说话多做事,可这次让自己明白什么叫该出手时决不可犹豫,谨慎固然没错,太过谨慎就是优柔寡断的代名词了,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努力得来的,自己确信努力与回报永远是矛盾对立的,努力永远不可能和回报成正比,但是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不努力就绝对没有回报,就算是买彩票也是要坚持的才有可能中奖。一个富裕家庭的奢侈就是衰退的先兆,一个人的奢侈乞丐的日子或许离他已经很近了。

现在非常喜欢一句话,尽人事听天命。如果能有说这六个字的那位的心态这么好,相信是无坚不摧。已经习惯不玩游戏,不看电视的生活。这种生活在以前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。这个世界也许真的有很多事情是永远无法做到,我们也不可能抱着一种什么事都能成的心态去做事,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,人永远是生产最重要的资源,一切的资源没有人的驾驭都是无用之物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如果什么事都自己来做,那真是太累了,当然这种精神是值得人们敬仰的。个人并不是很赞成什么事都自己做,那也是不相信人的表现,那更是不相信自己的表现,前面说了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,没有敏锐的眼光,没有判断人事的能力,那么可能真的要什么事都自己做了。

一个人能修建高楼吗?一个人能修建铁路吗?一个人能架桥吗?一个人能开公司吗?一个人能打仗吗?天才制定的计划,没有人帮他完成,这个天才的计划,能实现吗?德国的沙漠之狐隆美尔,没有机械化部队配合,能在北非立下赫赫战功吗?这些都只有一个答案,不能。

人们很喜欢用一个词来描述人,在人的后面加个才,人才。那么什么才是人才呢,这个人才二字恐怕也是非常笼统的,专业方面突出的就是人才?能帮老板赚钱的就是人才?为国家有贡献的就是人才?道德品质高尚的就是人才?大学校长就是人才?医院院长就是人才?而自己更喜欢人这个字,扫马路的大叔是不是人才?搬货的工人是不是人才?修建房屋的工人是不是人才?挖煤矿的矿工是不是人才?打扫卫生的阿姨是不是人才?这所有的要做的事,都离不开一个字,人。

拉开差距的从来都是能力,而非时间

总体来说,我的职场观是:拉开差距的从来都是能力,而不是时间。

1、不要后悔每一段经历,重要的是你从中获得了什么2个月前与前一家公司的老大见面,我们聊起职场,她对我的评价是:离开那么久,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去批评过这一家公司.仔细想想确实是,我不是想标榜自己有多么的高尚,你从来都不能否定,是这段经历造就了现在的你。如果实在想不出自己从一份工作中获得了什么,要不就是待的时间太短,要不就是你从来没有努力对待过这份工作,学会向内看找内因。

所以我一直都不太喜欢频繁跳槽的人,除非是在统一的职业方向上不断的向上跳,但即使是这样,也是一种时间与资源的浪费,只要你跳槽了,你就必须要花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老板新的同事。

然而能否遇到更好的机会和老板,从来都是一半一半的概率,谁都不能保证。

2、任何时候出发,都不会太晚从概率上来讲,一个人对未来的担忧,有90%是不会发生的,但是我们都习惯用100%的精力去担忧这10%的可能,导致很多人做一个选择的时候会有很多的担忧。

我为什么要把“未来的担忧”与“任何的时候出发”都不晚放在一起说?这两个观点,乍一看好像没有多大关系,但是如果你面对很多选择或者是你有很多的欲望的时候,很多人担心自己因为做错一个选择而纠结不已,倒不如给自己的现在做减法。

这个问题,我更想写给想当一段时间全职妈妈、想停下来歇一歇、想过一个间隔年的朋友们看:如果你的才华能够支持你的梦想,任何时候出发,都不会太晚。如果你的才华支撑不了你的梦想,同时还不努力,即使一直在路上也只是经验的简单重复。看得清比什么都重要。

095519.jpg

3.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区别,即使亲身经历的人都没有办法给出正确的选择我的建议是:每个人都要去大公司和小公司做尝试,尤其是有大公司机会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。概率上讲,从小公司去到大公司难,反而是从大公司去到小公司易。不要担心自己浪费了时间,而是要吸取大公司与小公司自身架构的优点,让自己能有不同类型公司的视角,对未来的发展会有更好的帮助。

职场真的是千姿百态,我有在私企混得很高岗位但是很忙也很不开心的朋友,也有在私企混得很高岗位很忙也很开心的朋友。我有在国企福利待遇不错生活平衡得很好的朋友,也有在国企福利待遇不错却痛不欲生的朋友。

为什么同样的环境还是会有不同的状态?跟心态的成熟真的有很大的关系。

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机会都去尝试去感受,反而是这种状态的人,当她真的下定决心想换环境时,也会有源源不断的机会。

社会从来是接纳适应环境的人,而不是要让环境迁就的人,Just Try It。

4.把每一段经历看成人生的一个阶段,达到当下阶段的平衡。其实这些问题,相互间的答案都是贯穿的。

最近在看《被讨厌的勇气》,是一本一下子想全部看完的书,看完也很有感触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人生是可以按阶段进行划分的,最赞的人生是,你每一个阶段都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,每个阶段都有所侧重。可能某一个阶段你的工作比较忙,那么与家人协商,让家人更多的照顾家庭。可能某一个阶段你的工作处理得很好,有很多的空闲时间,那么可以进行自我的充电、更多的陪伴家人,达到这一阶段所谓的平衡。

最好的状态是,当你渡过这一阶段的时候,觉得这一阶段的人生与前一阶段完全不同,尝试了许多新鲜的东西,认识了一些有趣并符合这一阶段气质的人。但当你厌倦了这种类型的生活时,可以随时带着这些能够保留的人事物,进入下一个阶段,达到下一阶段也许又是以工作为重心的生活。

不是很多人都羡慕有些人可以半年旅游,半年上班吗?你也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设计不一样的环节,相信我,周围的人会觉得你棒极了。

5.努力与选择,哪个更重要选择是点,努力是面,人生努力的时间绝对是要比选择的时间多,如果每天只有不断做选择的机会,却没有努力的状态,迟早会被淘汰。

换句话说,如果你确实因为一个很好的选择,全面进入了一个比自己能力级别更高的一个状态,这个时候,你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,才能让你的才华跟上你的脚步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你的这个选择,也肯定是你的努力带来的,我从来都不相信,天上会掉下馅饼,在这个浮躁的时代,一定是你的努力让你更得体,让你的才华更充盈。

但是,职场怎么可以用几个问题就表达清楚?

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是最重要的,不要老是想着换一家公司会更好,仔细想想你在上一家公司,想换到下一家的时候,是不是对下一家公司充满了期待和幻想。等你真去到新公司的时候,会发现,过掉了一开始的兴奋期,问题还是很多,只是不同形式罢了。

如果工作很忙,就把这一阶段的天平倾斜到工作当中,如果工作很空闲,就把这一阶段的天平倾斜到生活当中,随着境遇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心态和倾向性,如果是职场空档期,就停下来休息休息、发发呆、充充电,再重新上路。

人生莫慌张,重要的是找到每一个阶段可以做的事情,等你回想人生时,失业、职场的不顺,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,重要的是尽量让自己心情愉悦。

无论在什么状态下,拥有学习的心态,就会有进步的空间。千万别担心身边的人比自己厉害和丰富,如果你自己是圈子里最棒的人,你才要悲伤,因为你已经没有了进步的空间。

传播是人做的,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

上中学的时候,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道题:鲁迅先生写过“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,一棵是枣树,另一棵还是枣树”,这句话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心情?

我有个朋友叫老罗,当年念到这儿就退学了,他说:“我怎么知道鲁迅先生写第二自然段时到底是怎么想的,可是教委知道,还有个标准答案。”

我另一个朋友冯唐,找了一个黑店,那儿卖教师参考用书,黄皮儿的。那书不应该让学生有,但他能花钱买着,书中写着标准答案—“这句话代表了鲁迅先生在敌占区白色恐怖下不安的心情”。他就往卷子上一抄。

老师对全班同学说:“看,只有冯唐同学一个人答对了。”

老罗和冯唐把背标准答案的时间省下来,都早早地干了自己喜欢的事。我属于第三种,没办法脱离又没勇气反抗。课堂上安分守己,一声不出,但什么也听不进去,低头在纸上乱写乱画,考试时对鲁迅先生瞎揣摩一气,卷子上打着红叉发下来。

时间长了,被动消极,每天最后一个到学校,第一个走。

那时候山西的小县城还一片僵冻,离开学校无处可去,没有公交车,没有店铺,没有大排档,没有书报亭。有一个红星电影院,但只有在学校组织看爱国电影时才能进。这里算全城的文娱中心,几个老人坐着小马扎在电影院门口晒太阳,怀里搂着小孩儿。没有猫狗这样的宠物,小孩拿根绳牵着田鼠走来走去,它用后脚站着,前脚端着干馒头吃。电影院门口摆着两个开裂的台球案子,五毛钱打一个小时,有几个小混混,嘴角斜叼着烟,呛得眯起眼,冷风里猴着身子打球,军大衣领子尖竖着,衣角拖在地上磨得黑亮。他们追逐女生时粗糙又凶狠,毫无浪漫之感。

除了这些“闲人”,大家都待在单位—这个形容流水线上产品的数量词,人人嵌在其中。我父母都在“文革”中辍学,受尽动荡之苦,觉得进不了单位就会变成残次品似的让人恐惧。他们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大学的财务会计专业,毕业分配进铁路局。邻居们都说这工作好,不用风吹雨淋,只要算盘打得快,胳膊上一副蓝袖套,稳稳当当一辈子,还能坐火车不花钱。为了能让我这样生活,父母以他们的方式保护我—课外书是“闲书”,不能看;晚饭时可以看全国统一转播的新闻节目,因为里面可能会有考试内容,在我看来,这还不如看新华字典有意思—起码有些汉字长得挺好看的。我吃饭举着工具书看,遭到了表扬,我妈让我妹向我学习。

我对这种生活没什么情绪,因为即便给我自由,我也不知道要干什么。

高中时,我妈买了一台红灯牌收录机让我学英语。短波能收到台湾电台,家里没人的时候,我就守着听“亚洲之声”“中广流行网”。主持人吴瑞文、谢德莎、沈琬、林贤正、李丽芬、陈乐融……我不知道这些名字我写得对不对,但隔了二十年,写下每个名字的时候,我还能听到他们的声音,他们是我的朋友。有一期节目,沈琬说一个叫黄家驹的人当天意外去世了,播放了他的歌《关心永远在》,她说:“人生在世就要珍惜,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分下一秒会在哪里。”说的时候她哭了。

我当时不知道黄家驹是谁,她说得也没什么出奇,寻常情理,但打动了我,那之前没有成年人用这种方式对我说过话。

我第一次想到,原来一个职业可以是这样的。原来,传播是人做的,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。

半年后,我考上了铁道学院财务会计专业,干了人生里第一件主动的事—到湖南省电台去找工作。领导把我打发走了,因为要当主持人必须学过播音,由国家分配。回到学校,我用磁带录制了一期节目,名字抄袭陈乐融的《另一种声音》,又去了电台,一个叫尚能的主持人听了五分钟,说:“今天晚上在我节目里播。”他没去征求领导同意,就这么做了。

就这样,我进入了传播行业,直到现在。

青春只是一场无处安放的骚动

人生长路中,我们如同一个笑话,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,殊不知到头来,不过是被时间和生活玩弄一遭。那些支撑着我们走向这条不归路的所谓梦想和理想,更是火堆旁的炸药,随时会引爆,然后将我们肢解得不成人样。上至灵魂,下至信念,无一幸免。纵使如此,我们却仍旧不遗余力执着地行走其中,为的究是什么?

很多时候,当我们回过头来,看见的都是遗憾,而不是自信满满的成就感。或许,这是所有人的同一种痛,谁也无法避免,因为驱使我们向未来前行的动力是与生俱来的。哪怕知道前方的路布满荆棘和坑坑洼洼,都会义无反顾地迈步而去。其实这就像向日葵一样,明知阳光刺眼,却永远追随,因为只有阳光才能带给它生命的养分,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。

相对我们而言,与向日葵并没有什么不同。摆在面前的梦,放在面前的诱惑,刺激着我们的每处神经,鞭策着我们向往,逐而在人生这条没有终点的路渐行渐远。即便是没有方向,或是知道得不到任何,还是一味地前往。如此这般肝脑涂地,若要说没有所求,那是违背事物等价交换原理的。所以在情理和常理当中,任何的付出都是有目的的

但是我们卑微的付出,真的能换来等价交易吗?那又是什么?我想,那是一种信仰,一种叫活着的信仰。它让我们相信明天,它让我们对未知的远方溢满憧憬。在冬天的时候,有耐心去等待春天的温暖;在夏天的时候,有耐心去等待秋天的清凉。坦言,它的出现,我们触到了阳光,碰到了期待。只不过,它是用我们的辛酸和青春来喂养,才茁壮成长。

然而,当我们倾力地跟随它的时候,真的能全部得到我们想要的?答案自然是否定的。“寻寻觅觅,劳劳累累”仍旧是我们生活中挥之不去的八个字。所然,有时候真的感觉我们都很蠢昧和可悲。因为我们完全是为了活着而活着,少了自我,少了乐趣。不过,我们生活中真正最缺的是一颗淡然的心。倘若我们拥有这么一颗心,升华的不仅仅是那等待救赎的心灵,而是对人生的一种悟和道。面对输赢时,就会懂得这只是一种方式;面对得失时,就会懂得这只是一种过程。

我们匆匆的步伐,在人生的长廊其实不用走这么快,偶尔得学会停下来。是来一场远方的旅行,去看看那赏心悦目的风光也好;是将浮躁之心交付出,去关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罢。留有一丝喘息,于己于人都无害,这才是一种真正活着的诚恳态度。而不是固执和一成不变地走向前方那条未知的路,那样即便得到,但谁又能确保说不会失去的更多?

在这迷幻的世间,充斥着一股腐味,它是金钱的诱惑,它是名利的侵蚀,将人们熏得晕头转向,在迷茫中痛苦嗷叫。因此,如果我们不懂得独善其身,在该偷懒的时候偷偷懒,那么终将会体力不支,然后累死在这条我们以为是光明大道的路上。其实,在这条路上早已尸横遍野,只是人们不敢相信,或者说不愿去相信而已。但是这样的自我斯骗,换来的是什么?最后折磨的不过是那弱小的灵魂。

青春只是一股无处安放的骚动,当我们把它挥霍殆尽在人生的长路时,未免又对岁月的迟暮添上那么一点的叹息。因而,我们更应该注重活在当下。

0:00